没有问题,都可以作为进出口公司。进出口公司对于名字没有特别要求,只要是符合工商注册标准就可以。
性质不同:贸易公司一般只做内贸,可做中间赚取利润的公司,不需要有进出口权;而进出口公司必须要有进出口权。
外资企业本身具有进出口资格,但是仅限生产所用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以及本公司产品的出口,不能任意扩大进出口产品种类经营范围。如果要经营超出范围的进出口,还需办理进出口权。
国际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公司,享有自营进出口权,能够得到出口退税的政策支持。说白了国际贸易公司就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媒介。
“流通型”的进出口公司是可替其他企业做进出口代理的公司,要经国家商务部审批的。“生产型”的进出口公司只能为自己的企业做进出口,不能替其他公司做直接的代理。“国际贸易”企业都能做,只要申请外贸备案即可寻找自己国外客户进行进出口业务,仅仅区分于可代理与不可直接代理之间的性质。
企业申请进出口权的流程:到商务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,取得进出口资质。到工商局增加经营范围“货物进出口、技术进出口、代理进出口”。海关注册登记,进入海关系统,取得海关进出口代码,以备进出口报关时调用。公安局备案,刻“报关专用章”一枚。
进出口许可证是相对于具体的产品而言的,大体来说,对于需要限制或控制进出口的产品,国家会通过进出口许可证来实施管理。某项商品如果需要进出口许可证,而企业在进出口前并没有取得许可证,是无法向海关申报的。另外,纠正你的一个说法,所谓外贸经营权,现在的标准说法是外贸经营资质。
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法律地位、经营规模、投资者责任以及税务管理等方面。首先,从法律地位上来看,个人独资企业是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,由一个自然人投资,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,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。
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区别如下:成立的条件不同。个人独资企业必须具有合法的企业名称、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及从业人员等,而个体工商户完全由经营者自行决定,法律、法规无特别要求;设立者的要求不同。
1、我国是从2004年开始允许自然人经营进出口业务的。进出口业务,是指与外国当事人通过缔结契约进行买卖商品,包括劳务、技术等的一系列具体业务。
2、年7月1日国家放开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审批,改为备案登记制,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并无注册资金及年出口额的限制,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申请,民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也可以申请进出口权。
3、外贸经营权是企业自行实施进出口贸易的资质。2004年7月1日,我国新的外贸法开始实行,外贸经营权彻底放开。所有企业均可向外贸主管机关(各地的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)进行申请,具体的申请手续还要向主管的外贸机关咨询。按照现行的外贸法,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,甚至自然人都可以申请进出口经营资质。
4、首先,对外贸易经营权有所放宽。2004年的修订允许自然人参与外贸活动,规定法人、组织和个人只要依法办理相关手续,依照外贸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贸易活动即具备经营权。经营权获取由审批制转为登记制,大部分情况下不再需要审批,但例外情况需按规定进行登记。
只能说他已经具备了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资格,只是还没有去申请。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,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,都是公司的法律证明文件,按相关的规定营业执照(正本)要悬挂在公司办公场所的明显位置。
经营范围中核准“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并不意味着进出口任何货物都行,而是应当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从事货物进出口。
从事进出口业务要具备以下资质:公司注册上必须要具备进出口的权利,在工商局注册时说明要具有进出口权就行了。要具有相应的材质证明资料。比如你的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,要有相应的原料合格证明。
公司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,包括食品、厨房用品、家用电器、洗化用品、家居用品、服装、箱包、体育用品的销售。 从事普通货物和技术进出口业务,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。
经营范围里只要有“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”,就说明有进出口权,可以做进出口业务。相关涉及的部门有:工商,市外经贸委,税务,海关,外汇管理局,商检和退免税申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