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骞到乌孙,未达目的,于元鼎二年(前115年)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,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。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,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,其后数年,张骞通使大夏,从此,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,张骞凿空西域,丝绸之路正式开通,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。
元朔三年(前 126 ),匈奴内乱,张骞乘机逃回汉朝,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,武帝授以太中大夫。张骞在大夏时,得知由蜀(今四川盆地)西南取道身毒(今印度)可通大夏,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,但为昆明夷所阻,未能通。元朔六年,张骞随卫青征匈奴,有功,封博望侯。
出使西域的张骞的故事 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),汉武帝刘彻即位,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。建元三年(公元前138年),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,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,张骞应募任使者,于长安出发,经匈奴,被俘,被困十年,后逃脱。西行至大宛,经康居,抵达大月氏,再至大夏,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。
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,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,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,开通了丝绸之路。张骞不畏艰险,两次出使西域,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,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,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,开拓了丝绸之路,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。
班超真正的 人生从41岁开始了。抖开心窝子说实话,班超的行为不是心血来潮,也不是拿着性命去开玩笑,其间自有铺垫,他身在兰台抄抄写写,却心忧天下,重振丝路雄风 的念头不时冒出。他对空耗人生有些厌倦了,他想换换效忠祖国的方式了。
鄯善国王因此对班超一行人十分恐惧,便答应了联合东汉夹击匈奴的盟约。接着班超又出使于阗、疏勒,使匈奴联合其他小国夹击东汉的计划彻底告吹。西汉时期,汉武帝为了和匈奴作战,派遣张骞去寻找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。张骞带着百余人来到河西走廊一代,被匈奴人发现并俘虏。
西汉时期,丝绸之路正式形成,通常简称为丝路。 该路线起源于西汉,张骞的西域使团为其开辟奠定了基础。 起点城市在东汉时期变更为洛阳,而原先的起点是长安。 丝绸之路穿越甘肃和新疆,延伸至中亚和西亚,最终连接地中海地区。
丝绸之路,简称丝路。是指西汉(公元前202年—公元9年)时,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(今西安)为起点,经甘肃、新疆,到中亚、西亚,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(这条道路也被称为“西北丝绸之路”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“丝绸之路”名称的交通路线)。
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开辟的陆上通道,起点为长安,经过甘肃、新疆,达到中亚和西亚,最终连接地中海各国。 这条通道也被称为“西北丝绸之路”,以区别于后来出现的其他丝绸之路。 丝绸之路上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,因此得名。
1、丝绸之路与张骞的故事 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),汉武帝刘彻即位,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。建元三年(公元前138年),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,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,张骞应募任使者,于长安出发,经匈奴,被俘,被困十年,后逃脱。西行至大宛,经康居,抵达大月氏,再至大夏,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。
2、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,以及丝绸之路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 张骞,西汉时期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,自请出使西域,历经13年,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、西亚各地,成为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。当时,汉朝正在准备抗击匈奴的战争,张骞受命出使大月氏,寻求联合抗击匈奴。
3、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,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。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,再次被匈奴抓获,后又设计逃出,终于历尽千辛万苦,于13年后回到长安。这次出使西域,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,激发了汉武帝“拓边”的雄心,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。
4、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: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,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,共同夹击匈奴。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,毅然应募。经过:公元前138年,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,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,扣留了十二年。他不忘使命,设法逃脱,辗转到达大月氏。
1、西汉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- 西汉时期,张骞出使西域后,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。- 路线:起点为长安,经过河西走廊、新疆,达到安息(今伊朗),再延伸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(罗马帝国)。 丝绸之路的意义 - 中国与中亚、西亚、南亚等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。
2、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。丝绸之路,又称丝路,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。陆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,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开辟了从首都长安(今西安)出发,经过甘肃、新疆,到达中亚、西亚,并最终连接地中海各国的贸易路线。东汉时期,丝绸之路的起点转移到洛阳。
3、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(1)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,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。(2)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,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。(3)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,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。
4、丝绸之路不仅是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渠道,也是回族形成的重要途径。唐朝时期,阿拉伯使节抵达长安,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。安史之乱期间,唐朝向阿拉伯求援,阿拉伯士兵帮助平定叛乱,后来留在了中国,成为回族的来源之一。
汉武帝刚一即位便军事外交并重,一方面派外交家张骞远赴西域,同曾经与匈奴有过仇隙的月氏、乌孙交好,希望结成对付匈奴的同盟;另一方面多次派出大军,横扫漠北和河西,使匈奴势力受到重创,汉帝国西北边疆得到巩固与开拓。历史的发展往往令人始料不及。
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防御北方骑兵民族入侵的重要军事设施,汉代的北方长城东至辽东西达敦煌,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,汉武帝征发了数十万人在荒无人烟的帝国西陲修筑边防要塞,要塞东起敦煌西至始墨,度沙越漠蜿蜒布列,起到了保卫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作用。
年,丝绸之路第三次复通以后,东汉政府对丝绸之路加强管理:修筑道路、大办屯田、设置邮亭、烽燧等,有力地保证了丝绸之路交通的安全。到隋唐时期,由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,使得中西方贸易往来频繁,丝绸之路进入了它历史上最繁荣的阶段。
实行屯田 : 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总领天山南北两道,确保“丝绸之路”的畅通。因此,屯田成为最主要的军事建设和生产建设措施。在汉武帝之时,汉朝势力刚一深入西域,为了解决过往使者的食宿问题,就开始屯田。
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(前202年—8年)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(今西安)为起点,经甘肃、新疆,到中亚、西亚,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。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。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。